<西部云谷2#3#裙房碳纖維布加固工程>
西部云谷2#3#裙房碳纖維加固工程于2020年4月進場,按照加固設計施工圖先后完成結構裂縫修補,碳纖維布粘貼施工,濕式外包鋼加固施工,植筋,化學錨栓施工,化學錨栓預埋,鋼結構預埋件安裝,歷時施工工期55天,已于全部驗收合格。
按照結構加固施工圖和建筑結構加固施工規(guī)范嚴格管控,各項施工工藝滿足設計要求。
碳纖維布的施工技術及施工工藝
加固材料要求
碳纖維布選用0.17mm厚I級布。
外粘型鋼用膠粘劑必須采用專門配置的改性環(huán)氧樹脂膠粘劑,設計要求滿足規(guī)范4.5.5要求的A級膠。
碳纖維布復合材安全性能指標
類別 項目 | 單向織物(布) |
高強度I級 | |
抗拉強度標準值(MPa) | ≥3400 |
受拉彈性模量(MPa) | ≥2.4×105 |
伸長率(%) | ≥1.7 |
彎曲強度(MPa) | ≥700 |
層間剪切強度(MPa) | ≥45 |
仰貼條件下纖維復合材與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(MPa) | ≥2.5,且為混凝土內聚破壞 |
單位面積質量(g/m2) | ≤300 |
碳纖維復合材浸漬/粘貼用膠粘劑安全性能指標
性能項目 | 性能指標 | |
膠體 性能 | 抗拉強度(Mpa) | ≥40 |
抗拉彈性模量(Mpa) | ≥2500 | |
伸長率(%) | ≥1.5 | |
抗彎強度(Mpa) | ≥50,且不得呈脆性(碎裂狀)破壞 | |
抗壓強度(Mpa) | ≥70 | |
粘結 能力 | 鋼—鋼拉伸抗剪標準值(Mpa) | ≥14 |
鋼—鋼不均勻扯離強度(Mpa) | ≥20 | |
與混凝土的正拉粘結強度(Mpa) | ≥2.5,且為混凝土內聚破壞 | |
不揮發(fā)物含量(固體含量)(%) | ≥99 |
作業(yè)流程
加固方案詳見施工圖。
6.3碳布加固施工操作規(guī)程
6.3.1基層處理
應清除被加固構件表面的剝落、疏松、蜂窩、腐蝕等劣化混凝土,露出混凝土結構層,并用修復材料將表面修復平整。
表面有裂縫的,須先對裂縫進行灌縫或封閉處理。
被粘貼混凝土表面應打磨平整,除去表層浮漿、油污等雜質,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結構新面。梁、柱等構件轉角粘貼處要進行倒角處理井打磨成圓弧狀,圓弧半徑滿足設計或規(guī)范要求,一般不應小于20~25mm。
混凝土表面應清理干凈并保持干燥。
6.3.2涂刷底層樹脂
應按產品供應商提供的工藝規(guī)定配制底層樹脂。
應用滾筒刷將底層樹脂均勻涂抹于混凝土表面。應在樹脂表面指觸于燥后立即進行下一步工序施工。
6.3.3找平處理
應按產品供應商提供的工藝規(guī)定配制找平材料。
應對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干材料填補平整,且不應有棱角。
轉角處應用找平材料修復為光滑的圓弧,半徑應不小于20mm。
應在找平材料表面指觸干燥后立即進行下一步工序施工。
6.3.4粘貼碳纖維片材
按設計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纖維布。
應按產品供應商提供的工藝規(guī)定配制漫漬樹脂并均勻涂抹于所要粘貼的部位。
用專用的滾筒順纖維方向多次滾壓,擠除氣泡,使浸漬樹脂充分浸透碳纖維布。滾壓時不得損傷碳纖維布。
多層粘貼重復上述步驟,應在纖維表面浸漬樹脂指觸干燥后立即進行下一層的粘貼。
在最后一層碳纖維布的表面均勻涂抹浸漬樹脂。
6.3.5表面防護
為保證防護材料與碳纖維片材之間有可靠的粘結,宜在碳纖維布的表面涂抹樹脂后,待其膠粘劑指觸面干時灑一層細砂。
表面防護層:為了防火達到要求,如采用水泥砂漿保護層時,其厚度不小于20mm。此項由建設單位另行安排專業(yè)施工隊伍施工。